• 在中国文学传统与外国文学资源之间——谈林纾的翻译和创作实践

    在中国文学传统与外国文学资源之间——谈林纾的翻译和创作实践

    林娟[1]2002年在《在中国文学传统与外国文学资源之间——谈林纾的翻译和创作实践》文中研究指明内容提要:林纾以独特的翻译方式,多产的译作及其深远的影响在20世纪中国文坛上占据着独特的位置。本文从一、林纾的译介情况及影响其书目选择的因素:二、“林译小说”序跋中的比较文学思想;叁、林译小说与林纾自身创...
  • 凌叔华小说创作论

    凌叔华小说创作论

    汪雨涛[1]2003年在《五四女性作家小说创作论》文中提出五四女性作家群体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代女性作家。她们承继晚清以来现代化转型所带来的妇女解放运动的成果,在五四启蒙思潮推动下登上文坛,揭开了中国现代女性小说创作的序幕。对于中国女性文学而言,她们的小说创作不仅开辟和丰富了女性书写的题材空间与主...
  • 从《西游记》和其续书看晚明文人价值观变化

    从《西游记》和其续书看晚明文人价值观变化

    刘丽华[1]2002年在《从《西游记》和其续书看晚明文人价值观变化》文中研究指明几百年过去了,《西游记》这部神魔小说的魅力依然不减,由于这是一部累积型的作品,研究者很少关注它的创作主体。《后西游记》、《西游补》虽然是《西游记》诸多续书中较有影响的两部,但是,他们很难在艺术上与《西游记》相提并论,对它...
  • 苏轼尺牍研究

    苏轼尺牍研究

    王桂林[1]2007年在《苏轼尺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900多年来,苏轼作为士大夫的典范和读书人的楷模受到了上自皇帝下到平民的广泛膜拜。究其原因,检视苏轼的尺牍不难发现,作为士大夫,他将儒家的致君尧舜,道家的顺其自然和佛家的慈悲平等观念融为一体,形成了他超然洞达的生命情怀,这种生命情怀具体表现为他那幽...
  • 路翎创作心理研究

    路翎创作心理研究

    闫永霞[1]2002年在《路翎创作心理研究》文中提出路翎在文本中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疯狂而扭曲的世界。他笔下的人物大多有忧郁、孤僻的个性特征,他们之间往往相互猜忌,甚至有敌视情绪。他们的心理也多是病态的,他们在以不同的方式尽情地挥洒着自己的疯狂,这一切与路翎苦涩的童年经验及艰辛的成长历程不无关系。受潜意...
  • 曹操公文研究

    曹操公文研究

    马晓超[1]2014年在《曹操公文特点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我国茫茫的历史长河当中,有一位功绩卓绝的政治家,军事家,那就是曹操。曹操也是汉末叁国鼎立时期杰出的文人墨客,在他的身上有着很多的闪光之处,历经时代的冲刷与洗礼也没有让曹操的风采在历史的洪流中堙没。封建社会政治地位的高低就代表着手中权柄的大小,...
  • 《型世言》初探

    《型世言》初探

    吉玉萍[1]2002年在《《型世言》初探》文中研究说明《型世言》是一部淹没了叁百多年的明代拟话本小说集,可谓话本小说大系中的一朵奇葩。它的重新面世,不仅解决了明代通俗小说研究中遗留的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填补了古代白话小说研究史上的一项空白,而且对研究晚明社会的历史、风俗人情等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堪称明...
  • 从金庸作品看通俗小说

    从金庸作品看通俗小说

    张佩[1]2013年在《金庸及其作品研究初探》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论文试图从金庸及其作品研究的整体出发,在梳理金庸及其作品研究的历时、共时状况的同时,对其所做出的贡献或主要成就进行文化社会学的分析,进而对整个金庸及其作品研究做出历史性的审视,以期望能摆脱固有经验的影响,突破既有的思维、理论桎梏,寻...
  • 记忆的幻想:“文革”农村小说的精神选择

    记忆的幻想:“文革”农村小说的精神选择

    任美衡[1]2002年在《记忆的幻想:“文革”农村小说的精神选择》文中研究表明新时期以来,随着“文化大革命”被全面否定,与之相应的“文革”文学也在极度的荣耀与辉煌之后,被彻底封杀,以致有人激进地宣称“文革”无文学。当然,这种依恃“文革”经历的特殊心境对“文革”文学的情感裁定,并不符合“文革”文学在时...
  • 性别角色的文化反思——陈若曦的婚恋小说简论

    性别角色的文化反思——陈若曦的婚恋小说简论

    吕雅清[1]2005年在《性别角色的文化反思——海外华文女作家陈若曦婚恋小说简论》文中研究说明陈若曦一系列的婚恋小说透过爱情、婚姻、家庭这个中介,对女性的特定存在进行思考,并考察了男性存在状况的历史与现实,体现出作家对“人”的性别角色的文化反思,以及作家重塑“人”的性别角色和人格意识的崇高理想。吕雅...
  • 真诚的巨人:老舍作品的中西文化观念研究

    真诚的巨人:老舍作品的中西文化观念研究

    陆山[1]2002年在《真诚的巨人:老舍作品的中西文化观念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国作家老舍是一位勤奋而多才多艺的作家,与现代文学史上的许多着名作家一样,他的创作与生活与中国和西方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从中西方文化这一独特的视角来观照老舍及其作品特别是早期作品,探讨老舍独特的个性及其创作风格与中西方文...
  • 历史想象与文化重建——试论金庸武侠小说的文化意味

    历史想象与文化重建——试论金庸武侠小说的文化意味

    郑方超[1]2002年在《历史想象与文化重建》文中提出五四以来,白话小说在书写传统中国的时候,主流意识总是将其处理成昏暗、愚昧、落后的代名词,而深受中国传统文化浸染的金庸却别出蹊径,为我们营造了文化中国的理想图景。在金庸的笔下,“传统文化”又一次成为我们民族的“根”,体现出传统文明,尤其是儒家文化对...
  • 传统民俗与现代意识的碰撞——贾平凹商州系列小说民俗特色及其发展走向探讨

    传统民俗与现代意识的碰撞——贾平凹商州系列小说民俗特色及其发展走向探讨

    伍梅[1]2002年在《传统民俗与现代意识的碰撞》文中提出本文以民俗视角观照贾平凹1983——1987年间的商州小说文本,重点论析贾平凹商州民俗世界的独特之美,探究贾平凹小说文本中的民俗发展走向,比较贾平凹与同时代民俗作家的民俗特色。全文除引论和结语外,共分四个部分:一、民俗的界定和我的民俗观通过对...
  • 被遗忘的文学角落——舒群抗战小说研究

    被遗忘的文学角落——舒群抗战小说研究

    孟文博[1]2002年在《被遗忘的文学角落》文中指出舒群是一位跨越中国现当代文学两个时期的东北作家,他一生创作的作品数量虽然不多,质量也参差不齐,但其中最能代表他艺术水平的抗战小说,却很有研究的必要。舒群拥有独特的人生经历,在东北沦陷区乃至全国抗战文学里,舒群以表现的独特、感受的深邃、人物形象的丰满...
  • 许棠生平及其诗歌考论

    许棠生平及其诗歌考论

    任冬青[1]2016年在《张乔及其诗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张乔,晚唐“九华四俊”、“咸通十哲”成员,安徽池州人。他的广泛诗友圈,联系着晚唐的众多名家大家,甚至包括海外友人。《全唐诗》存其诗两卷,共计171首。本文对张乔其人其诗进行由外而内的系统研究。张乔的生平、交游和创作情况是研究的基础内容。张乔诗歌...
  • 吕祖谦文学研究

    吕祖谦文学研究

    谭钟琪[1]2002年在《吕祖谦文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吕祖谦是南宋中期着名的思想家。他不拘门户之见,以综合各家学说为己任。他的哲学思想反映了南宋思潮的总趋势。同时,吕祖谦又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他的文学创作成就相当丰富,除了有诗文集《东莱集》四十卷流传下来,他编撰的唐宋古文家的选集《古文关键》...
  • “自然人性论”基础上的文学观——李贽文学思想新探

    “自然人性论”基础上的文学观——李贽文学思想新探

    卢永和[1]2002年在《“自然人性论”基础上的文学观》文中提出本文主要抓住李贽以一位思想家的身份论文学这一特点研究李贽的文学思想,理清其哲学思想向文学思想转化的脉络,从而确认李贽在中国文论史的价值和地位。本文正文分五大部分。引言部分简要概括李贽文学思想研究的已有成果,提出本文的写作特点和思路。正文...
  • 中国现代“成长小说”的叙事学研究

    中国现代“成长小说”的叙事学研究

    顾广梅[1]2009年在《中国现代成长小说研究》文中认为成长小说作为一个小说类型,肇始于西方启蒙主义时期。20世纪的现代中国也产生和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成长小说。本文采用发生学、文化学和叙事学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方法,对从五四到解放30年时段的中国现代成长小说进行初步的整体勘探。本文共包括绪论、正文和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