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倩倩[1]2016年在《“聊斋”影视剧女性形象研究》文中提出《聊斋志异》是中国文言短篇小说的“空前绝后之作”,书中很多故事被改编成多种艺术形式广泛流传。随着影视媒介的不断发展,“聊斋”故事更是以其独特奇幻的故事内容被多次改编成了电影、电视剧作品热播荧屏。要对以狐鬼花精着称的“聊斋”故事进行成功改编...
黄晓娟[1]2001年在《“雪中芭蕉”——萧红创作论》文中研究指明半个多世纪以来,萧红文学的命运,在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历尽沧桑。在现代作家中,萧红卓尔不群,她属于那种虽算不上伟大,却是很有特色的个性作家。萧红的文学生涯是短暂的,但是她深邃的思想,穿透了漫长的世纪,连接着人类的未来;她的创作个性鲜明、...
朱方遒[1]2016年在《“本体研究”与“本体回归”——“戏曲本体”问题反思》文中研究指明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关于"戏曲本体"的一系列探讨在戏曲学界产生以来,尤以关于戏曲"乐本体"的争论,引发了许多人的参与,探讨较为深入、影响也较为广泛。然而泛观近二十年的戏曲...
冯保善[1]2003年在《凌濛初家世述略》文中认为本文在广搜博采的基础上,以凌迪知《万姓统谱》及有关墓志为基本材料,对晚明重要作家凌初的家世,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考索,于凌初研究,多有裨益陈郑[2]2011年在《凌濛初戏曲活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在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试图从四个方面论述凌...
毛承慈[1]2013年在《《诗经》异文研究综述》文中研究指明主要分为清代以前、清代、近现代三个阶段,考察前人对《诗经》异文研究的脉络,探求前人研究的具体工作,总结其中的经验教训,特别是对清代小学家对异文的整理校勘工作和今人对异文的全面整理研究进行梳理。通过对前人研究的回溯,提出了关于继续进行《诗经》...
孙桂芝[1]2014年在《罗宾·沃霍尔女性主义叙事学理论研究》文中指出20世纪80年代,美国学者罗宾·沃霍尔与苏珊·兰瑟率先尝试将叙事学理论引入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理论构建及批评实践中,她们被公认为女性主义叙事学创始人。1986年苏珊·兰瑟发表具有宣言意义的论文...
许兴宝[1]2000年在《文化视域中的宋词意象初论》文中指出许兴宝导言“文化一般包括三个方面:其一、人类生产劳动所创造出的物质财富(包括未经人的触动而以精神文化形式赋予其文化意义的自然)。……其二、人类在改造自然和自我发展中所创造的精神产品,包括科学、宗教、哲学、艺术、法律、道德等。其三、作为活动的...
孙世家[1]2016年在《《夷坚志》口传故事主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夷坚志》的故事来源分口述和文献摘抄两种形式。其中来源于记录他人口述的故事简称为“口传故事”,共有2022则。本文试图从传播者的角度,对《夷坚志》口传故事进行解读。内容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探讨《夷坚志》口传故事的基本情况。首先对口述者...
郑永晓[1]2000年在《黄庭坚的诗论与晚年诗歌创作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黄庭坚是北宋著名的诗人和书法家,作诗讲求独辟门户,自成一家,在当时与苏轼齐名,并称“苏、黄”。他在诗歌创作方面热心引导后辈,门人弟子众多,被推为江西诗派宗主。故仅就影响而论,尚在苏轼之上。但宋代以来,对黄诗持有异议的评论家也不在少...
陈艳玲[1]2017年在《以动物的名义——郭沫若文艺性散文中的动物意象》文中认为郭沫若文艺性散文描写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动物意象如鸡、蚯蚓、杜鹃、臭虫等,它们或是作家田园生活的参与者,或是成为某种人类的象征,体现作家紧跟时代精神的创作观;郭沫若运用传统托物言志式运思以小见大,揭示出动物意象蕴含的丰富的...
蒋丽萍[1]2007年在《近十年齐梁咏物诗研究综述》文中指出咏物诗是中国古代诗歌领域中一个重要门类,齐梁咏物诗是咏物诗史上一个重要时期。但从研究实际来看,历代对此关注不够。近十年来,随着研究领域的深化与细化,研究者们开始重视齐梁咏物诗,出现了可喜局面:咏物诗评注、鉴赏作品集中相应选取了一部分齐梁咏物...
阮娟[1]2015年在《世界与现代:世界观念与中国文学现代性的生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以“世界观念与中国文学现代性的生成”为关注对象,考察世界观念形成的内在理路,探讨中国语境下,主体的世界观念与现代性关系、世界观念参与及影响文学现代性的方式与可能。全文的思路与重点是将世界观念的形成放置到具体历...
丘慧慧[1]2000年在《关于后新时期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批评》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文章从西方女权主义理论在中国本土的社会文化语境下衍生、发展的基本事实出发,探讨了中国的文化“现代化”进程中,西方理论话语在中国生成的一个典型范例——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存在的特殊性、特质性。对它生机盎然的批评现状及其...
常昭[1]2000年在《《史记》士形象论》文中指出士是中国历史上最具有活力的一个阶层,自身具有很多独特的文化蕴涵。本文拟从士的兴起谈起,分析士的阶级特性和基本生活风貌,考察先秦人对士的期望,对先秦士形象作定量分析,然后以《史记》中的士形象为主,试图揭示士这个特殊阶层在精神领域所表现的特点,以及司马迁...
张冠华[1]2000年在《论新时期纪实文学的自然主义真实观》文中提出新时期许多纪实文学作家、理论家坚持自然主义真实观,表现在:强调实录生活;无需想象和虚构;不必遵循典型化的原则;在创作中主体不介入、无评价等。出现这种现象,固然与“纪实”题材和时代的“务实”、开放有关,但更重要的原因是自然主义的一些理...
钱翠霞[1]2000年在《试论杜甫的忠君思想的发展和转变》文中研究表明本文把杜甫忠君思想按照其动力、性质、表现等各方面的发展和变化分成三个时期:求仕与作官时期,弃官归隐时期,布衣时期。并通过这三个时期发展、转变的脉落来探讨杜甫忠君思想作为封建文人道德典范的独特价值。第一章是求仕与作官时期(贬官华州之...
乐嘉辉[1]2000年在《王昌龄研究四题》文中研究指明目’]吕王昌龄是盛唐诗坛的名家,当时就有“诗家夫子王江宁”的美誉。《河岳英灵集》的编者,讲究“风骨”、“声律”的唐人殷杲如[2]1992年在《盛唐文论的光辉一页——“王氏论文”初探》文中研究指明王昌龄的文论在唐代文艺思想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和影响,...
王炜[1]2000年在《论李白的浪漫主义人格及其特色》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论李白的浪漫主义人格及其特色》一文是对李白浪漫主义的全方位论述。从他的人格及这种人格的外化也就是创作二者的关系进行深层次的阐发。本文引进个体人格的概念,通过对这一哲学概念的解释,揭示出个体人格对历史文化所具有的反思与叛逆色彩...
杨鉴生[1]2000年在《山水诗兴起成因的辨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分两部分、四节。引言部分扼要概述学术界关于山水诗起源问题研究的现状,点明本文写作的基本思路,交待了山水诗断限问题。第一部分论述山水诗兴起与隐逸文化、玄学思潮、庄园经济并无内在联系。第二部分论述山水诗兴起与自然地理环境、山水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