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晚清新学堂与中学堂历史教育研究

    晚清新学堂与中学堂历史教育研究

    刘中猛[1]2003年在《晚清新学堂与中学堂历史教育研究》文中认为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面对激剧变化的形势,先进的中国人发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自强、求富”的呐喊,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政治革新运动前后相继。教育也发生重大变革,起初为解决外交人才匮乏问题...
  • 新形势下的对外宣传研究

    新形势下的对外宣传研究

    马俊[1]2003年在《新形势下的对外宣传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作为对外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外宣传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维护国家利益和塑造国家形象的政治作用,为经济建设和招商引资服务的经济作用,以及“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的推介和交往作用。作者以长期从事对外宣传工作的实践经...
  • 论中国现代家族叙事文学中的生命群像

    论中国现代家族叙事文学中的生命群像

    王蕾[1]2003年在《论中国现代家族叙事文学中的生命群像》文中研究指明本文围绕着中国社会文化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中,家族文化对“人”的制约与戕害,研究家族的解体构成的象征意义,探讨在家族生命群像背后隐匿的精神空间、拯救力量和消解能力。全文可分五章:第1章主要回顾现代家族叙事文学的流变以及不同历史时期...
  • 《聊斋志异》与道教神仙信仰论析

    《聊斋志异》与道教神仙信仰论析

    杨桂婵[1]2003年在《《聊斋志异》与道教神仙信仰论析》文中认为道教,作为中国唯一土生土长的宗教,它对我国封建社会各个时代的政治、经济、学术、思想、宗教信仰、文学艺术、科技以及民风民俗等多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聊斋志异》这部百科全书式的着作,道教文化在其中也有很多体现。本文选择了《聊斋志异》与...
  • 论林语堂的人文主义思想

    论林语堂的人文主义思想

    罗莉芳[1]2006年在《论林语堂的小品文创作》文中研究指明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林语堂是个复杂的作家,多重的社会身份,模糊的政治立场,充满矛盾的文学作为和错综复杂的文学态度,给研究林语堂平添了诸多困惑,也带来了无尽的魅力。作为“一团矛盾”亦中亦西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林语堂的小品文创作是他社会身份转变...
  • 中国政府形象管理构想及其策略选择

    中国政府形象管理构想及其策略选择

    黎明[1]2003年在《中国政府形象管理构想及其策略选择》文中研究说明良好的政府形象是社会稳定的基石,是鼓舞中国公众战胜困难的精神支柱,也是政府自身廉洁勤政的重要条件。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政府形象这一宝贵财富和无形资产实施有效管理,意义十分重大。目前,在政府改革的理论探讨和改革实践中,...
  • 论全球化视野下的思维方式建构

    论全球化视野下的思维方式建构

    邓育红[1]2002年在《论全球化视野下的思维方式建构》文中研究指明国内外都兴起了全球化研究的热潮。对全球化,中国目前从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角度进行分析,研究者甚众,从思维方式,哲学,教育等角度作具体分析者甚寡。但究其实,越是转型的社会越是需要思维方式的科学化,现代化。为促使我国经济,社会与国际...
  • 观音信仰与女神崇拜——明清通俗文学的一种文化研究

    观音信仰与女神崇拜——明清通俗文学的一种文化研究

    童琼[1]2002年在《观音信仰与女神崇拜》文中研究指明明清两代,以观音女神为代表的系列女神不单单是平民百姓虔诚礼拜的民间宗教神祗,而且还成为许多民间传说、文学作品中的重要形象。明清通俗文学中所涌现的这一系列美丽善良、救苦济难的女神形象和女神崇拜构成明清通俗文学作品中一个重要的文学文化现象。研究这一...
  • 试论美国早期政治报道

    试论美国早期政治报道

    王萍[1]2002年在《试论美国早期政治报道》文中指出新闻媒体与政治历来关系密切,在美国尤其如此。因为新闻媒体是独立于政府之外的机构,所以对政治的影响相应更大。新闻媒体可以独立地报道政府活动、监督和制约政府,对政治进程产生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同时,新闻媒体对政府也有一定的依赖性,它需要依赖政府的产业经...
  • 红柯小说艺术论

    红柯小说艺术论

    杨亚娟[1]2002年在《红柯小说艺术论》文中认为红柯和他的小说为略显沉闷的90年代小说界带来了一股清新的气息,注入了一股新鲜灵动的想象力。红柯从小生长在关中,大学毕业后远走新疆,在新疆度过了他生命中至关重要的十年。从黄土高原走进大漠孤烟,红柯在二者的不同和相通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沉静与魅力。在西部的...
  • 路翎创作心理研究

    路翎创作心理研究

    闫永霞[1]2002年在《路翎创作心理研究》文中提出路翎在文本中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疯狂而扭曲的世界。他笔下的人物大多有忧郁、孤僻的个性特征,他们之间往往相互猜忌,甚至有敌视情绪。他们的心理也多是病态的,他们在以不同的方式尽情地挥洒着自己的疯狂,这一切与路翎苦涩的童年经验及艰辛的成长历程不无关系。受潜意...
  • 真诚的巨人:老舍作品的中西文化观念研究

    真诚的巨人:老舍作品的中西文化观念研究

    陆山[1]2002年在《真诚的巨人:老舍作品的中西文化观念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国作家老舍是一位勤奋而多才多艺的作家,与现代文学史上的许多着名作家一样,他的创作与生活与中国和西方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从中西方文化这一独特的视角来观照老舍及其作品特别是早期作品,探讨老舍独特的个性及其创作风格与中西方文...
  • 赛珍珠的《大地》与汤婷婷的《女勇士》的比较研究

    赛珍珠的《大地》与汤婷婷的《女勇士》的比较研究

    王新春[1]2002年在《赛珍珠的《大地》与汤婷婷的《女勇士》的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通过对赛珍珠的作品《大地》与汤婷婷的作品《女勇士》的比较研究,论述了两位作家及作品在几个方面的相同之处——她们的创作都以中国文化为背景;两位作家都感受到中、西方文化的冲突与交融;她们都具有女权主义的思想;在中、...
  • 文革后报纸照片中女性地位的内容分析

    文革后报纸照片中女性地位的内容分析

    徐沛[1]2002年在《文革后报纸照片中女性地位的内容分析》文中指出本研究采用内容分析法,对文革以后中国报纸照片中女性形象的地位进行考察,共查阅了353份《中国青年报》上的3425张照片。使用软件SPSSIO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后得出结论:从文革以后到2001年底,中国报纸照片上的女性形象无论是从数...
  • 对商业社会中影像伦理平衡图形构建的探讨

    对商业社会中影像伦理平衡图形构建的探讨

    吴迪[1]2002年在《对商业社会中影像伦理平衡图形构建的探讨》文中指出在西方社会中,新闻摄影常常被用作展示人权与非人权的极为重要的一扇窗口。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在新闻记者和大众传媒要求展示诚实图像的需求与被摄对象要求尊重他们的个人隐私权的需求之间,我们却能经常发现因这二者之间的激烈冲突而带来的种种复...
  • “局外人”论纲——西方文学中“局外人”形象的内涵及精神轨迹

    “局外人”论纲——西方文学中“局外人”形象的内涵及精神轨迹

    李洋[1]2002年在《“局外人”论纲》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对照了社会学对“局外人”相关概念的研究和阐述,在文学理论界对“局外人”现象已有的相关研究基础上,提出了文学世界“局外人”所具有的特殊性。本文通过分析认为,“局外人”形象是那些无法与他们所生活的现实和谐共存并发生根本性冲突的人。他的基本精...
  • 中国文言小说中的狐意象

    中国文言小说中的狐意象

    刘颖慧[1]2002年在《中国文言小说中的狐意象》文中研究指明狐狸精的故事是一种传统的小说题材,本文沿着狐狸精形象在神话寓言、志怪小说、唐宋传奇和明清小说中的发展轨迹,论述了从先秦两汉的民间传说,到六朝志怪小说、唐宋传奇、明清笔记小说中大量的狐意象的发展规律及其内涵,并特别分析了狐精故事的集大成者—...
  •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革命文学”综论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革命文学”综论

    宋喆[1]2014年在《文学的启蒙与艺术的批判》文中研究说明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特别是现代小说的奠基者。《呐喊》《彷徨》的批评与研究体现了五四新文学启蒙批判与艺术审美的最高追求。一百年来,鲁迅研究已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最充分的领域,而《呐喊》《彷徨》又是鲁迅研究中开始最早、研究历史最长、成果最多、积...
  • 试论郁达夫创作早期的个性化文学思想

    试论郁达夫创作早期的个性化文学思想

    刘家军[1]2002年在《试论郁达夫创作早期的个性化文学思想》文中认为郁达夫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重要作家,他的小说、散文、旧体诗都达到了很高的成就,他早期(一般认为是在‘抗日’之前或郁达夫下南洋之前)的文艺创作,尤其是小说,与我国传统的创作方法有很大不同,比如,他并不是依靠故事情节的发展来精细刻划...
  • 被规训的激情——论20世纪50、60年代中国红色小说

    被规训的激情——论20世纪50、60年代中国红色小说

    余岱宗[1]2002年在《被规训的激情》文中提出本篇论文以20世纪50、60年代中国红色小说为中心,阐释这个阶段红色小说中各种类型的人物形象,特别是英雄形象的审美特征。目的在于,通过红色文本中各类形象的分析,探讨这个时期在审美领域内革命意识形态是如何构筑革命的激情,如何形成适应新的革命理性规则的审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