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洪波[1]2006年在《美台矛盾研究(1949-2000)》文中认为自国民党集团逃到台湾之后,美台关系的发展合作与斗争并存。而对美台双边关系中矛盾方面的研究,可以为寻求台湾问题的解决办法提供一种新的视角。就美台双边关系中的矛盾方面而言,其大致发展轨迹为:杜鲁门政府时期,美国与蒋介石统治集团的矛盾主...
徐文英[1]2001年在《科技翻译的接受问题》文中指出将接受理论纳入翻译研究,讨论读者在翻译过程中的地位和影响是近年来译论家们比较关注的问题。讨论主要集中在文学翻译中的作者、译者、读者叁者之间的关系,文化对读者接受的影响和制约以及读者在文学翻译批评中的作用等方面。读者在翻译中的作用和影响使得文学翻译...
孙倩倩[1]2016年在《“聊斋”影视剧女性形象研究》文中提出《聊斋志异》是中国文言短篇小说的“空前绝后之作”,书中很多故事被改编成多种艺术形式广泛流传。随着影视媒介的不断发展,“聊斋”故事更是以其独特奇幻的故事内容被多次改编成了电影、电视剧作品热播荧屏。要对以狐鬼花精着称的“聊斋”故事进行成功改编...
张树红[1]1992年在《“京味”电影的发展历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京味”电影是以北京为背景、以北京市民日常生活为表现内容的一种城市电影。在作家老舍的文学作品影响下,在几代电影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经过四十余年,已经成为一种与特定的地域文化相结合的电影类型。本文着重论述了“京味”电影从1950年到...
王智敏[1]2008年在《“失落”的十年》文中认为可以说“文化大革命”是现代中国最为奇特、最令人费解、也最需要深入研究的事件之一。而既被作为革命手段,又是目的之一的“教育革命”更是一个特殊、敏感、充满矛盾的领域,无论其提出的目标,展开的过程和造成的后果,都无疑是“文革”中最引人注目的主题,高等教育因...
孙世家[1]2016年在《《夷坚志》口传故事主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夷坚志》的故事来源分口述和文献摘抄两种形式。其中来源于记录他人口述的故事简称为“口传故事”,共有2022则。本文试图从传播者的角度,对《夷坚志》口传故事进行解读。内容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探讨《夷坚志》口传故事的基本情况。首先对口述者...
黎荔[1]2000年在《《浮士德》与郭沫若的历史悲剧》文中研究说明《浮士德》是歌德惨淡经营60年的毕生代表作,它与荷马史诗、但丁的《神曲》等齐名,被文学史家认为是史诗性的巨著。这是歌德熔铸自己全部思想和情感的总结性作品,以诗剧形式写成,共分两部,通过描写主人公浮士德探求真理的一生,概括了一部资产阶级...
丘慧慧[1]2000年在《关于后新时期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批评》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文章从西方女权主义理论在中国本土的社会文化语境下衍生、发展的基本事实出发,探讨了中国的文化“现代化”进程中,西方理论话语在中国生成的一个典型范例——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存在的特殊性、特质性。对它生机盎然的批评现状及其...
吴雄江[1]2000年在《黄炎培:从传统到现代的“过渡形象”》文中指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硕士学位论文黄炎培:从传统到现代的“过渡形象”吴雄江指导教师姓名:圭上乞震职称沈进[2]2015年在《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研究综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的近代职业教育起源于晚清时期,在中国近现代职业教育史上...
牛鸿英[1]2000年在《论老舍小说的三重价值》文中认为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老舍小说以俗白易懂的语言形式、幽默的审美风格和独特的文化视角著称。学术界关于老舍的研究多取一种思路、从一个侧面作深入的开掘,缺少整体性的概括和评价。本文试图立足于价值学角度,从三个层面──文体价值、审美价值、精神文化价值来探...
卢升淑[1]2000年在《中国现当代女性文学与母性》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论文旨在运用“母性”观点对中国现当代女性文学的核心思想和写作趋势进行系统研究,母性概念的话语领域不但丰富多彩,而且具有双重意识概念和象征意义,多元解释共存。尤其是相反的两种概念的并存的状况,使得对这一概念的把握更难以确定。男权...
王大志[1]2000年在《波普艺术及其在中国的发展状况》文中认为波普艺术是一种典型的西方现象。它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二十世纪的五、六十年代,其政治制度和工业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这些社会现实如“冷战”、“大众传媒”等都引发了关于艺术和生活的新的讨论,而体现在艺术中的明显的结果就是波普艺术的出现。波普艺术揭...
杨庆凌[1]2000年在《论英国传统道德的现代转型与启示》文中指出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在道德建设上遇到了发达国家同样的问题。但是,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经济增长速度很快,经济腾飞已经开始。中国在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道德体系将如何发展?发达国家有什么经验值得吸取?中国的道...
邵静[1]2011年在《《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的涉华报道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当前,中国和美国是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中的代表国家。随着中国在国际社会的日益崛起,美国对其产生的矛盾情绪与日俱增,既寻求合作,又借机打压,可以说是既爱又恨,美国针对中国的这种复杂情绪在其大众媒介中表现得淋...
邓庄[1]2000年在《当代报纸社会新闻报道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论文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试图运用传播学、新闻学、社会学等学科知识,对近年来报纸的社会新闻报道进行较系统的研究。首先,对社会新闻的定义、范畴、传播特性等做一界定,然后运用内容分析法具体分析社会新闻的勃兴,及其兴盛的社会学动因,进而评析社...
綦亮[1]2013年在《弗·伍尔夫小说中的民族身份认同主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认为,在特殊时代背景以及自身性别和种族身份的综合作用下,弗吉尼亚·伍尔夫在文学创作中表现出与全球化语境下的后殖民作家、移民和流散作家相类似的民族身份认同情结和困惑。与福斯特和劳伦斯等男性现代主义作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