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霞[1]2002年在《社交语用失误:跨文化交际观》文中指出语言表达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防止语用失误。语用失误不是指一般遣词造句中出现的语言运用错误,而是说话不合时宜的失误,或者说话方式不妥,表达不合习惯等导致交际不能取得预期效果的失误。在言语交际中,说话人出现发音、用词或结构错误都是表层错误,...
费红霞[1]2010年在《从关联理论看小品言语幽默的制造策略》文中提出自亚里士多德时代开始,人们就从生理学、心理学、人类学和社会学等许多学科的角度研究过幽默,但从语言学角度研究幽默的并不多。直至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期,语言学界才兴起对幽默的研究。最早是从语义学、句法学和修辞学角度研究幽默,后来又发展到...
王婷[1]2002年在《从关联理论角度理解随意言谈》文中提出本文主要借助于Sperber和Wilson的关联理论为框架,试图解释人们日常言语交流过程中对随意言谈的使用和理解。鉴于关联理论和Grice的会话含义理论的密切关系,文章在解释随意言谈时,选择了从Grice的会话含义理论及其合作原则开始。但是...
张巍然[1]2002年在《命题及其表述:英汉对比研究》文中指出本文试图从命题的角度来展开英汉两种语言的对比研究。通过对命题及其在英语和汉语中表述形式的分析,来对比英语和汉语这两种语言的结构差异和语言特色,并将其应用于翻译实践中。命题是一个与意义有关的抽象概念,在逻辑学、哲学、语言学等多个学科中研究,...
尹雪[1]2012年在《汉语词汇中的性别歧视研究》文中认为语言是人类社会发展特有的产物,它的存在与发展与人类的社会态度紧密相连,并在很大程度上受人类社会价值观的影响。同时,语言也是社会的一面镜子,社会的发展变化可以清晰的展现在语言中。长期以来,无论是在汉语国家还是在英语国家,始终都是男性处于支配地位...
李忠实[1]2002年在《汉朝动词对比研究》文中认为本文根据教学实际,针对朝鲜族学生学习汉语感到困难的汉语动词使用问题,进行汉语动词和朝语动词几个方面的比较研究,旨在进一步了解二者的异同表现,为有效地对朝鲜族学生进行汉语教学提供一点参考。全文除引言和结语,共分五大部分。一、同形动词的意义比较。对1,...
张钧[1]2006年在《蕴含因果关系的单句语义分析研究》文中认为人类具有探寻事物因果逻辑关系的天性,在心理学中称之为“归因”。这种心理行为是人类最重要的认知活动之一。人的认知活动与言语表达不可剥离。在现代汉语中,复合词、短语、单句、复句、句群乃至篇章等语言单位均可以表述因果关系。在言语活动中,单句的...
高敬[1]2004年在《两种英语教育模式下的幼儿英语pro-drop参数建立的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幼儿英语教育目前已形成一种热潮,但对幼儿英语教育理论的研究滞后于实践,造成教育实践的“经验式”做法,导致幼儿英语教育“费时较多、收效较低”的普遍现象。因此,研究幼儿英语教育的科学性、有效性成为幼儿教育...
房红梅[1]2001年在《人际隐喻与言语行为理论的互补性》文中研究指明本文认为人际隐喻理论与言语行为理论是可以互相补充和完善的。通过对人际隐喻理论与言语行为理论之间的共性与差异的探讨,揭示了其互补的理论及实践依据,最后着重讨论了它们在研究角度、对言外之意的解释以及研究重心等方面的具体的互补。房红梅[...
王平[1]2002年在《高校非中文专业学生语文能力与专业能力培养的思考》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主要就高校非中文专业学生汉语语文能力与专业能力并重问题进行讨论。高校非中文专业学生语文能力的高低将影响到他们的学习、生活、工作,影响到整个高校教育的成效甚至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因此,注重高校非中文专业学生专业能力...
王勤玲[1]2005年在《幽默言语的认知语用研究》文中提出本研究在认知语用的大框架里对幽默言语的生成、理解、接受和应用进行的立体的、全方位的研究。利用语用学里的预设、指示语、合作原则、言语行为理论、面子原则和礼貌原则来对幽默言语的生成机制进行研究;利用幽默的语义脚本理论、言语幽默的普遍理论、有标记的...
吉庆波[1]2007年在《介词“对/向”+O+V的替换研究》文中提出从《马氏文通》起,汉语语法学界就开始了对汉语介词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研究范围涉及介词的句法功能、句法特征、语义功能、语用功能及介词语法化等各个方面。可以说,介词研究逐渐趋于细致,但是在实际的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对外汉语教师仍会...
邝萍[1]2002年在《双语及少数民族语言维护》文中指出语言是一个民族和社会的标记,也是许多群体身份与文化构成的一个重要方面。自20世纪60年代社会语言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在美国兴起以来,它就一直把在社会文化环境下研究语言结构及其使用作为自己的一个宗旨。社会语言学在研究语言时,并非仅仅研究语言的内部结...
杨荣丽,马刚,冯延琴[1]2016年在《动态语境下培养英语口语语用能力的理据研究》文中认为外语教学中的语用能力培养是一个备受关注却颇有争议的研究命题,因为很多专家学者就语用培养的内容及模式尚未达成共识。鉴于语用能力是反映语言使用者在特定语境中动态顺应的能力,是凸显语言的交际功能、反映语言学习者语言使...
李静文[1]2017年在《《现代汉语词典》反义同词释义的认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反义同词是指同一个词形下的多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为相反或相对义位的现象。在中国古代,晋代的郭璞就用词汇学对其进行分析,它被认为是“反训”的基础。反义同词固然是一词多义的一种特殊现象,但却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国很多语言中,例如...
鲁美晨[1]2017年在《“不A不B”格式研究》文中指出本文以现代汉语“不A不B”格式为研究对象,从语言事实出发,在立足大量语料的基础上,分别从“不A不B”格式的构成基础、语义类型、语义制约因素等角度进行研究,并将它与“没A没B”、“无A无B”这两个近类格式逐一进行比较,最后得出这叁个近类格式在语义...
陈朝珠[1]2002年在《北海白话词汇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北海市是广西南部一座风景秀丽的海滨城市,也是我国首批对外开放的沿海港口城市之一。由于缺乏文献记载,长期以来,人们对北海白话的起源众说纷纭,北海历史研究亦尚有诸多疑点和争议,基于此,笔者对北海白话词汇进行了详尽的描写,并以此为切入口,运用...
郭婷婷[1]2002年在《“除”字句的排除类型及语义识别》文中指出本文讨论的“除”字句,即通常所说的“除”字短语充当状语的句子,这种句子一般可分为“除”字短语A和非“除”字短语B两段。它作为一种特殊句式,历来为语言研究者所关注。在前人的基础上,本文对“除”字句排除项的性质、基本类型进行了全面考察和描...
金铠,罗亦君,谯秋春[1]2005年在《英汉语篇词汇衔接模式对比:实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衔接作为构成语篇的重要组成部分,吸引了众多学者的研究兴趣。而在词汇衔接领域成果最为突出者当属侯易。然而,国内外学者对衔接理论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词汇衔接,却相对描述较少。本文以韩礼德和哈桑的语篇衔接理论...
魏晓丽[1]2002年在《《字鉴》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字鉴》一书,在文字学发展史上经历了一个被忽略至被重视的过程。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就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字鉴》)大旨悉本《说文》以订后来沿袭之谬,与小学深为有裨。至若菜字变为莩,陊字变为堕,(?)字变为(?)之类,则以为承讹既久,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