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与哈萨克斯坦两国关系研究

    中国与哈萨克斯坦两国关系研究

    艾雅娜·马木尔汉[1]2017年在《《人民日报》涉哈萨克斯坦报道框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进入21世纪以来,《人民日报》涉外报道逐渐受到社会的关注,尤其是对邻国的报道量,也随之增多。我国和哈萨克斯坦作为亚洲陆地邻国,都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关键点,对彼此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都非常关注。我国和哈萨克斯坦一...
  • 中国共产党与1978年以来的台湾海峡两岸关系

    中国共产党与1978年以来的台湾海峡两岸关系

    李启龙[1]2003年在《中国共产党与1978年以来的台湾海峡两岸关系》文中研究指明1978年,中共十一届叁中全会的召开,开辟了对台工作新局面。系统考察1978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发展两岸关系的历史,有助于总结对台工作的经验教训,从而对当前的对台工作实践起到借鉴作用。本文根据现有的文献资料,将1978年...
  • 中国的维和政策研究

    中国的维和政策研究

    耿鹏涛[1]2016年在《新中国外交观念的构成与变迁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和中国国力的快速增长,中国一方面继续积极融入国际体系,另一方面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普遍利益出发,致力于推动国际秩序的合理转型。这不仅意味着中国需要从物质利益和制度基础方面做出贡献,还意味着为世界提供“中国特色”的实...
  • 关于我国“法轮功”问题的剖析与治理

    关于我国“法轮功”问题的剖析与治理

    陆保新[1]2003年在《关于我国“法轮功”问题的剖析与治理》文中指出近十年来,“法轮功”从产生、蔓延到覆灭,留给人们诸多思考,也为社会学研究提供了一个重大的研究课题。本文试图运用社会学的基本原理,多角度剖析“法轮功”邪教滋生、蔓延的成因、特点、危害,并结合实际提出防范、打击、教育、转化的治理对策。...
  • 建国初期党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政治教育

    建国初期党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政治教育

    李志昂[1]2018年在《建国初期中共对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知识分子掌握着科学文化知识、具有专门技术,在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作为无产阶级知识分子的马克思恩格斯对知识分子问题十分重视,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历来十分珍视知识分子尤其是党外知识分子这一群体。建国初期面临...
  • 中国政府形象管理构想及其策略选择

    中国政府形象管理构想及其策略选择

    黎明[1]2003年在《中国政府形象管理构想及其策略选择》文中研究说明良好的政府形象是社会稳定的基石,是鼓舞中国公众战胜困难的精神支柱,也是政府自身廉洁勤政的重要条件。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政府形象这一宝贵财富和无形资产实施有效管理,意义十分重大。目前,在政府改革的理论探讨和改革实践中,...
  • 市场经济条件下阶层分化和利益关系调节

    市场经济条件下阶层分化和利益关系调节

    刘纯明[1]2001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阶层分化和利益关系调节》文中提出当今中国正处于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所推动的社会转型时期。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中国市民社会的兴起,我国社会的阶层分化和利益关系的变化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生活中不容置疑的普遍的客观事实。尤其是逐渐广泛的阶层分化...
  • 现代乡镇行政管理研究

    现代乡镇行政管理研究

    胡卉[1]2017年在《城镇化进程下乡镇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城镇化进程的发展速度也呈现出加快趋势,在城镇化的影响下,乡镇相较于以前出现了一些变化。伴随着我国实施的一系列惠民利民政策,比如减免农业税、全面开展新农合等各个方面,都为农村的经济发展铺平了道路。但是随之...
  • 论当前我国公共权力运行机制的转换

    论当前我国公共权力运行机制的转换

    解正起[1]2001年在《论当前我国公共权力运行机制的转换》文中研究指明“公共权力”(publicpower)范畴是政治学、法学等经常探讨的中心议题。从发生学上看,它是根植于人类和人类生活本身;从历史的演进轨迹来看,它是人类摆脱野蛮,走向文明的标志。人类对公共权力运行模式的选择,从根本意义上说,既不...
  • 冷战后美日同盟的强化对中国的影响

    冷战后美日同盟的强化对中国的影响

    刘凤青[1]2002年在《冷战后美日同盟的强化对中国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冷战结束后,随着昔日的主要敌人——苏联军事威胁的消失,美日两国的内部矛盾渐渐浮上水面,美日同盟面临着向何处去的历史抉择。对此,美日两国在重新考虑它们各自的国家利益及为保障各自的利益所需要推行的各项政策后认识到,基于两国存在着广泛...
  • “台湾意识”剖析

    “台湾意识”剖析

    吕晶华[1]2002年在《“台湾意识”剖析》文中研究指明“台湾意识”,即台湾民众在长期共同生活中所形成的共同心理认知,是中国传统文化熏陶下形成的“台湾情结”,在当前台湾社会是一种客观存在,具有广泛影响。应当说,台湾民众对统一的态度、对祖国大陆、对自己身为中国人的认同程度,是决定两岸能否尽早实现和平统...
  • 当代埃及政治稳定问题研究(1971年至今)

    当代埃及政治稳定问题研究(1971年至今)

    毕健康[1]2002年在《当代埃及政治稳定问题研究(1971年至今)》文中研究指明政治稳定是指某一政治体系的延续性、秩序性和可控性,它包括政权体系的延续性或稳定性、权力结构的合理性和政治运行过程的可控性。衡量当代埃及(1971年至今)政治稳定或政治失稳的具体指标是:(1)政治共同体的稳定和政治合法性...
  • 论当代中国政治发展进程中的政治参与体系

    论当代中国政治发展进程中的政治参与体系

    夏美武[1]2014年在《当代中国政治生态建设研究》文中提出“政治体系是一个生态学的概念”(阿尔蒙德语)。那么,政治生态能否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其基本原理与学科地位如何?政治生态理论对当代中国政治建设具有哪些现实指导意义?如何根据政治生态理论,客观总结分析当代中国政治生态建设取得的成就、存在的问题及...
  • 加入WTO对中国政治发展的影响及对策

    加入WTO对中国政治发展的影响及对策

    詹玲[1]2003年在《论加入WTO条件下我国政治民主化建设》文中指出本学位论文以加入WTO条件下我国政治民主化建设为主题,立足于我国政治民主化建设发展现状,深刻剖析了加入WTO给我国政治民主化建设带来的良好机遇和严峻挑战,并提出了在加入WTO条件下加强我国政治民主化建设以推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
  • 逐渐走向改革开放的朝鲜式社会主义

    逐渐走向改革开放的朝鲜式社会主义

    辛沼沿(SHIN,SOYEON)[1]2016年在《主要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开放模式及对朝鲜的启示研究》文中认为构成二十世纪冷战体制中一轴的社会主义体制,从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开始,通过体制转型从历史舞台消失之后,维持社会主义体制命脉的国家只剩了中国、越南、古巴和朝鲜。不过在其中,中国是从20世纪70...
  • 福建文化大革命的一·二六事件——关于军队介入文革的作用与意义之个案研究

    福建文化大革命的一·二六事件——关于军队介入文革的作用与意义之个案研究

    郑小娟[1]2002年在《福建文化大革命的一·二六事件》文中提出本文以福建文化大革命中的一·二六事件为个案,对人民解放军介入文化大革命的作用与意义进行探讨。全国范围内军队介入地方文革是福建一·二六事件发生的大背景,文中在对这一问题进行概述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福建一...
  • 政治互动:利益集团与美国政府决策

    政治互动:利益集团与美国政府决策

    孙大雄[1]2002年在《政治互动:利益集团与美国政府决策》文中研究表明利益集团是指具有共同利益或目标的社会成员为了一定的目的而结成的影响政府政策的有组织的集团。它是有别于政党的公众参与和影响公共政策的一种特殊的组织形式。它既是美国“政治妥协”的产物,又是决定美国的“妥协政治”的背后原因。与西方其他...
  • 论法治与德治的关系

    论法治与德治的关系

    李寿荣[1]2007年在《法治与德治的统一性探讨》文中指出法治和德治的关系问题一直是政治家和思想家讨论的焦点问题之一。人性的本质和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单一的法治论和片面的德治论都不能治理好国家。而且法律与道德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法治与德治的统一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必要的。现代民主的统治需要法律与道德的...
  • 入世后我国制度文明建设初探

    入世后我国制度文明建设初探

    邹文杰[1]2002年在《入世后我国制度文明建设初探》文中认为制度文明,是人类改造社会,创造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各种制度或体制活动的成果。它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构成人类文明的叁维结构,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形成和发展起着根本的保障作用。本文在对制度文明的系统结构、社会功能、客观标准及其提出的意义等进行...
  • 现阶段中国政治制度选择的社会生态学分析

    现阶段中国政治制度选择的社会生态学分析

    熊絮茸[1]2002年在《现阶段中国政治制度选择的社会生态学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本文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指导下,以当代中国政治制度为研究对象,考察政治制度与社会生态环境系统互动关系。从现阶段中国政治制度的静态构架出发,阐明中国政治制度选择的历史必然性,着重动态地描述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