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久强[1]2001年在《东盟与亚太经合组织双边互动的影响因素与前景探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亚太经合组织(以下简称APEC)与东盟(ASEAN)的双边关系的发展是新世纪的APEC面临的极为重要的挑战之一。东盟与亚太经合组织的双边关系可以追溯到冷战末期,在冷战结束后的90年代初期,由于亚太经济圈的繁...
张东东[1]2001年在《浅论知识经济对国际关系的影响》文中提出二十世纪末,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人类开始迈入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知识经济时代,综合国力的强弱成为一国在国际竞争中成败的关键并进而决定了国际关系格局在二十一世纪的走向。而知识就是综合国力的最根本力量源,知识就是力量。对知识的获取和争夺将成为...
吴双宸[1]2007年在《论东盟安全观的变化及其行为》文中研究指明二战结束后的一段时间内,随着殖民体系的崩溃和欧洲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在东南亚地区的撤离,美国为了遏制苏联和中国将东南亚地区纳入自身的远东战略重点。勃列日涅夫上台之后,从60年代后半期起苏联也开始重视东南亚地区并不断在印支地区扩大自身的影响...
赵会荣[1]2001年在《论俄罗斯外交中的多极化思想》文中提出多极化思想是俄罗斯外交的重要理念、重要战略和策略。它反映了俄罗斯对国际格局的看法和对独立以来自身地位的认定,同时也是俄根据新的主客观条件作出的相应积极的反应。对于俄外交中多极化思想问题,国内有所涉及,但尚需全面系统地予以专题研究。本文试图...
王远飞[1]2001年在《国家利益在50年中苏、中俄关系中的体现》文中研究指明外交学院INS’11!l”l}’l-l)EI)IPIJ(>MATIF入八缀硕上研灾牛g。业论文MEfdOllZI‘l>fJM\I”YRISE(98邢广程[2]2013年在《俄罗斯的欧亚选择与中俄边疆区域合作》文中认为历史上...
姜春洁[1]2006年在《经济全球化对国际关系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经济全球化作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它不仅对世界经济关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且对世界政治及文化关系都产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影响。研究这些影响,不仅有利于我们认识世界形势,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还有利于我们制定科学、正确的国家发展的...
高淑琴[1]2001年在《叶利钦时期的俄罗斯政府危机》文中研究指明比较系统、全面地研究叶利钦时期的政府危机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叶利钦时期的俄罗斯政府危机大致可分两个阶段:以1993年“十月事件”为分水岭,政府危机呈现出不同的阶段性特征。“十月事件”之前的俄罗斯政府危机主要是人民代表大会-即...
申红果[1]2002年在《欧洲联盟社会政策发展初探》文中研究表明欧洲联盟的社会政策有它独特的内涵。本文从历史的角度考察了欧盟社会政策的发展历程,总结了它的发展特点,辨析了阻碍欧盟社会政策统一或协调的原因。欧盟社会政策以《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中维护煤钢工人利益的规定为萌发点,但政策范围和对象比较狭隘。...
李梦琪[1]2015年在《邓小平改革方法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邓小平改革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中国社会主义改革的科学方法论。邓小平改革方法论是一个科学体系,内容十分丰富,本文所研究的方法论是邓小平理论体系中关于改革最根本和基本的方法。研究邓...
刘淼[1]2001年在《朴正熙政权的特征、绩效与局限性分析》文中研究表明本文对统治韩国长达十八年(1961—1979)之久的朴正熙权威主义政权,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和研究,重点探讨了政治体制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文章的结构分为五个部分。导论部分,说明了论文选题的意义、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和本文所要...
张瑞岚[1]2014年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政治发展思想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政治发展是世界各国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必须面对的普遍性问题,也是我国建国后所面临的一项重大任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发展思想,并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实践中取得重要成就。目前,中国...
侯彬[1]2005年在《社会转型期的政府能力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世界各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进程愈来愈清楚地证明,国与国之间最大的政治分野,其实不在于政府的组织形式,而在于政府的有效程度。有效政府,而不是小政府,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如果没有有效的政府,经济的、社会的和可持续的发展是不可能的。人们从...
许全兴[1]2004年在《为中国个性解放呐喊——评《中国个性解放之路》》文中研究指明最近,阮青同志撰写的《中国个性解放之路》作为方克立同志主编的“20世纪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丛书”中的一本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了。“个性解放”作为一个口号最早是西方资产阶级在反对宗教神权和封建专制制度的斗争中提出的。“个性...
常青[1]2012年在《全球化视野下公民爱国意识培育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爱国意识是人们对生养自己的祖国所具有的独特的内在真爱情感,它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伴随在自己的思想情感和具体行动中。它是历史文明的沉淀,是经由数千年传统逐渐巩固起来的一种对祖国无比忠诚与热爱的思想意识,它是一种推动全国人民团结奋斗、抵...
范德尚[1]2001年在《论美国对外关系中的文化因素》文中研究说明在信息科技的推动下,全球化的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不同文化间的交流空前频繁,文化因素在国家对外关系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对于国家对外关系的研究,人们通常采取政治、经济、军事以及相互之间关系和作用的视角定位,这种方法无疑能够直接反...
周敬青[1]2001年在《关于林彪集团问题的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1971年爆发的被一些人视为“中国政治之谜”、“亚洲最大谜团之一”的“九一叁”事件,再过几个月就是整整30年了。多年来人们一直在不懈地探索这一历史之谜。应该说,批林的文件和资料,特别是“两案”审判(指审判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己经基本...
沈本秋[1]2008年在《美国的香港政策:决策的视角(1989-2007)》文中研究说明自1989年以来,美国开始深入介入香港“一国两制”的实施。香港回归前美国出台针对香港的特殊移民政策,关注香港的民主化进程与人权,并制定《美国——香港政策法》。香港回归后,美国一直支持香港走向西方式民主,并不断介入...
朱立群[1]2001年在《冷战后欧洲安全结构研究》文中指出本文研究了冷战后欧洲地区1989年至2000年间各主要安全组织的变化和这种变化导致新欧洲安全结构的形成。本文研究了欧洲地区最重要的叁个安全组织:北约、欧安组织、欧盟/西欧联盟,对于它们在冷战后新的安全形势下所进行的内部调整和改造,尤其是职责和...
张建[1]2017年在《冷战时期的美国战略思想家与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美国的战略思想家群体是影响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因素。本论文以冷战时期的两组战略思想家,即20世纪40-50年代的乔治·凯南和保罗·尼采、60年代末-80年代初的基辛格和布热津斯基,与冷战时期美国...
李洪波[1]2006年在《美台矛盾研究(1949-2000)》文中认为自国民党集团逃到台湾之后,美台关系的发展合作与斗争并存。而对美台双边关系中矛盾方面的研究,可以为寻求台湾问题的解决办法提供一种新的视角。就美台双边关系中的矛盾方面而言,其大致发展轨迹为:杜鲁门政府时期,美国与蒋介石统治集团的矛盾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