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晶[1]2006年在《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预警系统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从1694年英国的英格兰银行诞生,现代商业银行已经经历了300多年的发展。银行业作为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经营货币资金、授受信用的行业,属于高风险经营的特殊行业。80年代以来,金融自由化和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加剧了金融机构经营...
乔建辉[1]2003年在《国有商业银行竞争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加入WTO,意味着中国将在更高的层次和更宽的领域内对外开放。就国有商业银行而言,随着入世后外资银行的介入,我国金融市场将形成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国有商业银行的地位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强大的竞争压力。外资银行凭借其...
马铭锦[1]2003年在《中国银行业知识管理程度与网络银行发展程度的关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旨在研究中国银行业知识管理程度与网络银行发展程度之间的关系。文章阐释了知识管理的含义以及企业进行知识共享活动、开展知识管理的途径。通过对国内外大量文献的分析研究并结合企业知识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确定了一种知...
崔晓峰[1]2003年在《银行产业组织理论与政策研究》文中认为本文运用产业组织学的基本理论与研究方法,较为全面而系统地对银行业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以及相关的产业政策和银行监管问题进行了研究,为我国银行业改革和发展提供理论和政策提供依据。全文采用总—分—总的逻辑结构,先提出问题,再逐一研究市...
范乔希[1]2003年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流动性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指出在现代经济条件下,债券要想成为市场主体进行投融资及宏观调控、贯彻财政货币政策的强有力杠杆,就必须依托低成本、高效率、高流动性的债券市场。因为在债券的若干特性中,流动性是其核心所在——缺乏或没有流动性的资产,其价值会被严重低估,甚至...
延晖[1]2002年在《中行如何面对WTO的挑战与机遇》文中研究指明中国已经正式加入了WTO,这对我国国民生活的影响是深远的;同时,银行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WTO对我国银行业的冲击将是非常大。在这个情况下,我们有必要了解目前我国的商业银行都作了那些准备工作,WTO对银行业的冲击又体现在哪些方...
吕杨[1]2002年在《长城卡大连市场的经营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作为重要的金融支付工具,信用卡业务以其丰厚的收益回报、较强的市场渗透力和广泛的品牌影响,成为各大商业银行的竞争焦点。本文详细阐述了国、内外信用卡的发展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系统分析了大连市各家银行信用卡业务的发展现状,并对中国银行在大...
童文俊[1]2005年在《中国银行业并购的动因与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以中国银行业并购的动因与战略为主题,根据动因和战略相对应的原则对中国银行业并购的宏观动因和相关战略规划进行前瞻性的研究。在对银行业并购相关概念予以界定,对银行并购理论发展予以综述的前提下,在对中国银行业并购既有行为予以分析的基...
童文俊[1]2005年在《中国银行业并购的动因与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以中国银行业并购的动因与战略为主题,根据动因和战略相对应的原则对中国银行业并购的宏观动因和相关战略规划进行前瞻性的研究。在对银行业并购相关概念予以界定,对银行并购理论发展予以综述的前提下,在对中国银行业并购既有行为予以分析的基...
马庆芳[1]2001年在《中国银行业在加入WTO后的竞争分析与战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对外经济贸另大逝硕士学位论文论文题目中国银行业在加入WTO后的竞争分析与战略研究谢东升[2]2012年在《外资银行进入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国内银行业改革方向的确定,以及中国于2001年底加入WTO后的...
李红苓[1]2001年在《国际金融业的并购重组及对我国银行业并购重组的战略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在20世纪近百年的世界经济发展进程中,曾发生过多次并购浪潮,每一次并购都令世界经济向前跨出了一大步。并购重组盘活了资产,激发了生产力,刺激了生产的发展,是西方发达国家广泛采用的企业发展策略。面对世纪之交,以全...
甘爱平[1]2001年在《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产权分析》文中提出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规模巨大,触目惊心。分析和研究如何解决不良资产是理论界和金融界的重要任务。不良资产的产生主要源于市场、技术和制度等因素。近几年来,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上,从技术和市场角度分析、研究不良资产的多,而从产权制度分析...
叶芳[1]2001年在《跨国银行与中国银行业国际化》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国内外经营环境的变化,商业银行的跨国发展已成为我国金融乃至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采用理论研究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跨国银行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我国银行业国际化问题。全文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界定了“跨国银行”及...
张强[1]2000年在《银行业风险与监管研究》文中指出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活动主体——银行业的稳定、持续、高效运转就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由此,银行业的风险防范与监督管理也就成为现代经济管理运作中最重要的部分,它关系到现代经济的发动机能否正常有效地运转。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频繁发生的国...
卢阳春[1]2005年在《转型期中国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的制度变迁研究》文中指出20世纪70年代中期,罗纳德·I·麦金农和爱德华·S·肖提出的金融深化理论揭开了发展中国家金融改革的序幕。拉美和亚洲的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和金融全球化的外部条件推动和本国宏观经济调整的内...
闫英[1]2007年在《商业银行竞争力的财务评价及提升策略》文中认为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银行业又是金融业的支柱产业。21世纪以来,世界经济的发展更加离不开金融的健康稳定发展,上个世纪末期席卷拉美、东亚和俄罗斯的经济危机让我们深刻明白了金融的力量。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金融自由化程度和对外开放...
冯烨[1]2000年在《中国银行业支付系统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金融业全球化、一体化发展,支付系统在经济中的基础性地位和作用,逐步为货币当局所了解。各国银行业致力于对支付系统的研究,将支付系统由传统的资金转帐系统发展为集金融服务、金融管理、金融宏观货币职能为一体的综合性管理信息系统。我国...
李勇[1]2008年在《新一代农业银行信息技术平台架构的研究》文中指出2006年底,中国银行业已全面对外资开放,我国银行将面临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同时,信息时代的到来也正在改变着我国银行的发展和竞争方式,从战略的高度思考银行信息技术的发展成为必然。银行业是信息技术应用最为重要的行业之一,当前国内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