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语言与中美文化]()
邵允振[1]2005年在《1980年代以来的美国华侨华人与中美关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华侨华人是中美关系天然的不可缺少的载体。总体来看,中美关系对美国华侨华人的影响重大,美国华侨华人对中美关系的影响力相对有限。但1980年代以来,随着当代美国华侨华人人口的迅速增长、经济实力的显着增强、社会政治地位...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广东教会高等教育研究]()
陈国钦[1]2003年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广东教会高等教育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世纪20年代广东教会高等学校有岭南大学、夏葛医科大学和广州协和神学校。20年代声势浩大的收回教育权运动对教会学校造成了极大的冲击,结束了教会学校在中国政府管理之外独立发展的状况,并削弱了教会学校与西方教会的的联系...
![当代中国留学教育的发展与政策分析]()
刘艳[1]2016年在《新中国出国留学政策变迁研究(1949-2014)》文中研究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政府实行向苏联大量派遣留学人员的政策,至20世纪60年代初期,中国开始尝试性的制定了向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派遣留学人员的政策,这期间虽然出现了“文革”时期出国留学政策相对停滞的情况,但从总体上看...
![论现实主义视角下的中美关系]()
元莲花[1]2002年在《论现实主义视角下的中美关系》文中研究指明结构现实主义的创立者肯尼迪.沃尔兹,在他的《国际政治理论》一书中,提出了高度简明的新现实主义的理论,摒弃了经典现实主义人性等难以用科学标定的概念和无法证伪的假设,把无政府秩序和自助体系、权力分配、国家利益特征和生存需求等设定为国际关系...
![全球化与经济磨擦——日美贸易磨擦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赵瑾[1]2001年在《全球化与经济磨擦》文中指出一、选题的背景9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对世界各国经贸的影响也越来越大。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一方面加深了各国之间的相互依存与相互依赖,另一方面也加剧了各国之间的冲突与摩擦。这种摩擦既有以美、日、欧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和...
![冷战后美国在台湾的战略利益]()
魏晓东[1]2014年在《中日关系中的美国因素研究(1949-2012)》文中指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民族伟大复兴是全体炎黄子孙的共同梦想。要达此目标,就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确保国内政局长期稳定,二是营造一个良好的周边安全环境。就后者而言,日本作为中国重要的邻国之一、中日关系作为一对重要的中外双...
![论美国对外关系中的文化因素]()
范德尚[1]2001年在《论美国对外关系中的文化因素》文中研究说明在信息科技的推动下,全球化的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不同文化间的交流空前频繁,文化因素在国家对外关系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对于国家对外关系的研究,人们通常采取政治、经济、军事以及相互之间关系和作用的视角定位,这种方法无疑能够直接反...
![美国对港政策研究]()
沈本秋[1]2008年在《美国的香港政策:决策的视角(1989-2007)》文中研究说明自1989年以来,美国开始深入介入香港“一国两制”的实施。香港回归前美国出台针对香港的特殊移民政策,关注香港的民主化进程与人权,并制定《美国——香港政策法》。香港回归后,美国一直支持香港走向西方式民主,并不断介入...
![论美国国会对美台关系之影响]()
李洪波[1]2006年在《美台矛盾研究(1949-2000)》文中认为自国民党集团逃到台湾之后,美台关系的发展合作与斗争并存。而对美台双边关系中矛盾方面的研究,可以为寻求台湾问题的解决办法提供一种新的视角。就美台双边关系中的矛盾方面而言,其大致发展轨迹为:杜鲁门政府时期,美国与蒋介石统治集团的矛盾主...
![新世纪初中美关系中的日本因素析论]()
范洪颖[1]2000年在《新世纪初中美关系中的日本因素析论》文中研究说明本文旨在探讨日本因素对中美关系的影响和作用,并用以调适、发展中美关系。二战结束起至70年代初日本曾追随美国反华。70年代中期迄今日本对美仍具有依附性但自主意识又不断增强,新型中美日三角关系战略格局基本确立。本文在总结冷战时期中美...
![1997年美国对华政策大辩论]()
杨进欣[1]2000年在《1997年美国对华政策大辩论》文中研究表明冷战结束后,中美两国的战略基础发生了变化。在90年代初期,美国没有认识到中国战略地位的重要性,因此借“1989”年北京政治风波”时中国采取了“以压促变”的政策,希望中国出现象东欧苏联那样的变化。这时候美国没有充分认识到中美两国之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