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白华美学在台湾的传播与影响_宗白华论文]()
宗白华美学在台湾地区的传播与影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美学论文,地区论文,在台湾论文,白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中图分类号:C91...
![古典诗学的现代阐释——朱光潜诗学理论的贡献]()
张惠[1]2011年在《“理论旅行”——“新批评”的中国化研究》文中指出“新批评”从20世纪20年代末传入中国,一度影响了中国的文学批评、文学创作和文学教育,在中国现代批评史上占重要一章。但这一西方外来理论在中国的传播并未化中国,而是快速被中国化。本文将“新批评”置于中国现当代文学批评的语境下进行考...
![美学现代性遭遇朱光潜]()
敖玉敏[1]2004年在《美学现代性遭遇朱光潜》文中指出“思与诗的对立”由来已久。在西方,它肇始于古代哲学僭主——柏拉图。这个古老命题从来不曾有被终极解决的那一天,因为组成命题的两个要素自诞生就处于“变动不居”的状态:“思”与“诗”的对立也衍生了一道动人的风景——作为链接“思”与“诗”的“美学”,只...
![朱光潜的生命美学观]()
李杰[1]2003年在《朱光潜的生命美学观》文中研究指明生命是人的存在状态,是人类一切活动的起点,我们从事审美活动也不能不从此开始。生命美学抓住“生命”这一审美活动的逻辑起点,以超越主客二分的思维方式来研究美学问题,认为美在于生命,生命是美的源泉,也是美的最终皈依,审美是人的生命活动方式,也是生命的...
![现代性的困惑——朱光潜早期文艺思想矛盾及其渊源]()
李自红[1]2002年在《现代性的困惑》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试图以朱光潜早期对克罗齐和尼采的接受为逻辑起点,以西方现代性理论为参照,在中西比较的理论观照下,从审美独立和审美主义两个方面来考察朱光潜早期文艺思想的现代性矛盾和困惑。全文分为叁个部分:导论部分就现代性概念作必要的梳理并指出朱光潜早期文...
![陶渊明诗歌的“静穆”论]()
陈玉杰[1]2002年在《陶渊明诗歌的“静穆”论》文中指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典雅静穆被看作艺术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朱光潜先生首先提出的诗学“静穆”说认为,“静穆”之美是诗歌艺术的一种最高理想。围绕陶渊明的“静穆”说引发了不少争论,文章分叁部分对“静穆”范畴进行了阐释。首先是从“静穆”争论切入,结合时...
![康德主体性美学思想论纲]()
谢兆树[1]2002年在《康德主体性美学思想论纲》文中研究指明主体性思想是康德批判哲学和美学的精髓和灵魂,也是本文的基本理论支点。康德不仅承续了古希腊以来主体性思想,而且在其“批判哲学”体系的框架内,完成了对理性主义美学和经验主义美学的重构和超越,从而全面而系统地建构了宏伟而艰深的主体性美学思想体系...
![“主体性”视野下的康德、克罗齐美学思想]()
孙丽巍[1]2001年在《“主体性”视野下的康德、克罗齐美学思想》文中研究说明在人类艺术哲学领域中,康德和克罗齐均为承上启下的,具有转折性意义的人物。克罗齐的美学显然是对康德美学思想的一种继承。本文从比较文学中的影响研究入手,以“主体性”为视角,以人类美学思想发展的整体流变为背景,不仅考察了美学在双...
![京派文学批评研究]()
孙佳[1]2013年在《京派审美批评与知识分子身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京派知识分子身份的生成有着独特的现代性场域,现代意识的产生使知识分子阶层独立出来,而30年代北平的政治经济环境为京派知识分子提供了宽松自由的文化氛围,在这样的社会语境下,京派知识分子在“象牙塔”内构筑着文学的自由梦想,并且逐渐形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