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英姿[1]2001年在《多波束测深系统地形跟踪与数据处理技术研究》文中提出多波束测深系统是现代信号处理技术、计算机技术、高精度导航定位技术等多种技术的高度集成。本文在我国独立开发的H/HCS-017型条带测深仪产品的技术基础上,对有关的多波束测深技术进行了研究。围绕海底反向散射信号的高精度检测和估...
李广军[1]2001年在《深潜救生艇多机械手对接装置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深潜救生艇(DSRV)是潜艇救援的主要救生和保障手段之一,其中水下对接技术是深潜救生艇实施救援的关键技术。基于我国多数海区能见度低的情况,以及失事潜艇具有较大纵横倾、海底水流较大等不利状况,研制了深潜救生艇多机械手对接装置。本文...
王毓顺[1]2001年在《潜艇近水面空间运动联合控制系统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随着潜艇的军事战略地位的日益提高,世界上一些主要军事大国都加强了对潜艇的研究工作。由于潜艇在水下的活动范围有限,同时潜艇又必须具备良好的操纵性能,既要保证定深,定向的稳定运动,又要能机动灵活的规避或进入武器发射的战斗状态。...
赵向峰[1]2003年在《机舱现场图像实时监控系统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当今科学技术在不断的飞速发展,计算机、信息技术成为发展的主流。这几年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成为一主要的发展方向。本文将对多媒体图像在机舱监控系统中的应用进行一些探索性的研究。图像监控的实现有叁个基本的组成部分:现场图像的实时采集压缩、传...
吴凤春[1]2003年在《大庆城市配电网无功优化补偿的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电网无功优化补偿的重要性日益增强,难度也日益增加。全局最优电网无功优化补偿对保证电网安全、经济运行,满足全社会生产和生活需要具有重要意义。论文针对电网无功优化研究面临的主要难点,对大庆...
田建兵[1]2008年在《基于模糊控制的球磨机制粉系统的研究和应用》文中研究指明当前,球磨机制粉系统在我国电厂烟气脱硫工艺中得到广泛应用,它是一个典型的多变量非线性时变系统,各控制量和被控量之间存在着严重的耦合,且具有纯滞后、大惯性的特点,数学模型难以建立且随时间缓慢变化,国内普遍采用的单回路PID...
高莹[1]2007年在《金融系统鲁棒优化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金融全球化、自由化以及网络金融的飞速发展,对金融管理理论和方法提出了新的挑战。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和波动性增大,金融创新更加活跃,金融业竞争环境日益复杂,特别是近年来金融危机的频频爆发,使得考虑不确定性的金融决策问题尤为重要。金融系统鲁棒性...
张会珍[1]2005年在《线性不确定系统的鲁棒控制器设计及应用》文中研究指明在对实际控制过程的分析过程中,总有一些未知因素存在,诸如未建模动态、参数不确定性、工作环境的变化、降阶及线性化近似等,也包括外部干扰的不确定性。因此,对扰动控制系统或不确定控制系统的研究就更加符合实际过程。鲁棒控制理论的产生...
侯北平[1]2001年在《基于信息融合的两相流参数检测研究》文中提出本论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辨识两相流流型的新方法。针对两相流系统的复杂性和随机性,在采用电容传感技术的基础上,利用信息融合的流型识别算法来辨别流体流型。利用信息融合代替传统的数学建模方法,这将克服以往算法收敛速度慢等缺陷,...
杨兵[1]2002年在《人—机交互中手绘图形的联机识别方法研究》文中认为手绘图形的联机识别技术是提高人—机交互智能化水平的一项关键技术,在工业、军事和科学研究领域中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手绘图形的联机识别技术是模式识别研究领域中的一个分支,历经了较长时间的发展,并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计算机应用...
吉鸿海[1]2016年在《自适应迭代学习控制和卡尔曼一致性滤波及在高速列车运行控制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以自适应迭代学习控制和卡尔曼一致性滤波理论为基础,从列车速度跟踪控制技术和速度测量估计技术两个角度,着重研究了高速列车重复运行控制中的若干实际问题。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总结如下:一、针对...
陈忠德[1]1995年在《多传感器智能系统信息融合理论及应用》文中指出智能系统使用多种传感器能够更迅速、更经济地获得有关外界环境全面、可靠、准确的信息,使之在不确定或动态的环境中工作时具有较高的适应能力和柔性,从而提高了系统的智能水平。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有关理论就是为了更有效地处理多传感器智能系统的...
梁纯,仇文宁[1]2018年在《人工智能技术在船舶电力系统故障诊断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在很多领域得到了成功应用,特别是故障诊断方面。船舶电力系统是保障船舶自动化系统正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船舶电力系统工作环境恶劣,因而船舶电力系统一旦出现故障将会产生很严重的后果。传统船舶电力...
蔡晔[1]2015年在《智能电网多网交互作用的机理分析及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智能电网运行中面临的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互动性等一系列的关键科学问题研究被列为“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基础研究”。然而随着电力网络的互联,负荷中心发生大面积停电事故概率增大,大停电事故的发生主要由连锁故障导致,而连锁故...
赵燕平[1]1998年在《计算机控制短波自适应数传/话音兼容通信网的实现》文中研究指明短波通信是依靠天空中的电离层对短波电磁波的反射进行信息传递的。电离层本身受到太阳黑子活动等因素的影响呈现时变特性,使短波通信的应用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八十年代末出现的短波自适应技术比较有效地解决了短波通信中的频率选择...
王晶[1]1999年在《基于智能技术的非线性系统稳定自适应控制》文中提出本文基于神经网络和模糊系统理论并根据反馈线性化技术和滑模控制理论提出了非线性系统的自适应控制设计与分析方法。全文分为五章:第一章:综述了非线性系统自适应控制的研究现状,指出利用传统控制方法解决非线性系统控制时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
孙国法[1]2014年在《非线性系统动态面控制及其在伺服系统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在非线性系统动态面控制方法中,输入端非线性环节会影响闭环输出信号的跟踪性能。因此,如何设计动态面控制算法来提高闭环非线性系统的瞬态和稳态性能成为控制领域的研究课题之一。本文研究了几类非线性系统的动态面控制问题,针对带有...
黄道平[1]1998年在《多变量非线性过程控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主要研究了多变量非线性过程控制问题,主要工作和研究成果由五部分组成:一、介绍了对于有纯滞后过程的基于神经网络的预测控制,提出了几种在线反馈校正方法。然后对非线性串联工业过程提出了基于神经网络的多重反馈预测控制、变校正系数及其设计方法。进...
张变霞[1]2008年在《数控机床精度及误差补偿技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加工精度是机床最重要的性能指标之一。本课题运用多体系统运动学为核心的误差分析理论体系,对三轴数控机床精度问题进行了系统、全面的分析,并重点在数控机床误差测量、误差分析建模、误差辨识以及软件误差补偿等方面开展深入研究,通过机床误...
张军英[1]1998年在《二进前向网络的分类超平面理论》文中提出本文提出并建立了一整套对二进前向网络分类能力进行研究的分类超平面理论,系统地解决了前向网络研究中一个困难的公开问题:二进前向网络的分类能力问题,亦即n元Boole函数非线性分类复杂度的最小上界问题,同时进行了一系列有关问题的研究,这些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