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是马克思思想史上的第一部由唯心到唯物、由革命主义到共产主义转变的总要著作,虽然此时的马克思还未完全脱离费尔巴哈的思想,但是渐渐有自己的思想,因此本...
王立峰[1]2004年在《论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文中研究说明巴赫金是前苏联着名的学者,被誉为文艺理论家、美学家、社会学家、和语言学家等。“狂欢化”理论是巴赫金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毕生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这一理论成果引起了东西方学者的广泛关注和强烈兴趣。民间文化中诙谐因素的意义是巨大的,巴赫金...
李峰[1]2004年在《乡村教会的组织结构及其运行机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选择温州市瓯北镇的乡村基督教作为研究个案,以城镇化为当地社会变迁的主要表现形式,并以此为研究背景。本文将宗教视为一个社会组织形态看待,采用组织分析的视角,在开放系统理论的框架内,通过对教会组织结构、运行机制、目标,信徒的...
詹志和[1]2004年在《佛陀与维纳斯之约——近代佛学与近代美学关系研究》文中提出本文研究中国近代文化思潮中“佛学”与“美学”基于启蒙、救亡的时代召唤而结成的“盟友”关系。围绕这一中心展开五个方面的探讨。第一,近代佛学与近代美学结盟的历史渊源和学理基础。作为意识形态中萌发很早而且互相渗透的元意识,宗...
钱奕榕[1]2004年在《多元文化对主流宗教的挑战》文中研究说明从字面解释,宗教是对一切神圣事物的感受,是对超自然的力量或被当成是造物主和宇宙主宰力量的信仰或尊敬。然而,现实生活证明关于宗教的每一个定义在一定程度上都是任意的。宗敦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区有着截然不同的表现形式以及社会作用。随着人类文...
茅宇凡[1]2012年在《“唯识”理论中的“名言”问题初探》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讨论的主题是关于唯识学中的名言,所谓“名言”广义地指一切和名称、语言相关的内容,包括诸如指称事物的概念(名)、概念所诠说的对象(相)、语言所表达的意义(义)、语言在认知活动中分别认知对象的作用、世俗层面的言说习惯等等...
张媛[1]2015年在《五台山藏传佛教文化研究》文中指出五台山,属太行山系北端,分布于山西省东北部的忻州市五台、繁峙县境内,以五台县东北约90公里的台怀镇为中心。五台山不仅以其气势磅礴、雄伟壮丽的高山风光被誉为“华北屋脊”、“清凉胜境”,而且以其源远流长的佛教传承和丰富多彩的文物遗存被冠称中国佛教四...
潘春辉[1]2004年在《从戒律守持看唐宋时期敦煌佛教世俗化》文中提出本论文以佛教戒律为着眼点,从讨论早、晚期戒律的发展变化即佛教世俗化在戒律中的体现入手,通过分析敦煌佛教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状况与戒律自身规定之间的不同,以展现出敦煌佛教的世俗化,并对敦煌佛教世俗化的原因进行分析。本论文分为四个部分:...
唐栩[1]2004年在《甘青地区传统建筑工艺特色初探》文中研究表明甘肃和青海自古处在丝绸之路即中西文化交流要道上,藏传佛教、汉传佛教、伊斯兰教、道教等宗教在此汇聚,至今仍保留了汉、藏、回等民族多元共生的文化。甘肃和青海地区传统建筑类型多样,各种类型之间在建筑结构和构造技术、选址、布局、形式、装饰和建...
刘梦霏,梅雪芹[1]2019年在《自然及“圣林”在督伊德教信仰中的作用辨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然如何在精神与信仰上影响社会?古凯尔特人的信仰督伊德教提供了一个范例。作为一种自然宗教,古督伊德教崇拜自然,以"圣林"为圣地;17—19世纪再复兴之后,新督伊德教信仰在近代成为一种包含了"土地共同体"观...
闫超[1]2004年在《满族萨满教历史存在探析》文中提出萨满教是原始宗教,随着社会形态的更替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并且延续到封建社会末期才走向衰落,甚至现今社会仍然还有很多遗存。对于一个随着历史发展而一路走来的古老原始宗教的研究,是我们研究社会变迁、朝代更替和人类发展的一个有力的辅助和...
刘梅[1]2014年在《华兹华斯与谢灵运山水诗之比较研究》文中提出山水诗,顾名思义就是以自然山水为主要题材的诗歌,但山水诗又不仅限于描山绘水,他还描绘与山水自然相关的人或事。在西方,这类诗歌又被称为自然诗或风景诗。无论中国还是西方,诗歌的主要作用还是“诗言志”或“诗缘情”,山水诗,也不例外。中国古代...
王贤友[1]2003年在《彝族和纳西族的祖先崇拜比较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同中国的其他许多民族一样,主要聚居于中国西南的彝族和纳西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底蕴。在语言上同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的这两个民族,在复杂的迁徙过程中必然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联系作为历史印记存在于两个民族文化中的不同层...
顾蓓[1]2003年在《圣母崇拜的历史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主要论述圣母崇拜的产生与发展、其文化和心理内涵以及对天主教和东正教的影响。除前言、结语外,全篇分为四章。第一章本章考察圣母崇拜的文本基础。玛利亚是《新约》中的人物,但相对于耶稣及其门徒她是一个次要角色,她在神学上的意义需要教会通过将...
姜永全[1]2003年在《佛经翻译及其对中国学术思想的影响》文中指出本课题主要是研究佛经的翻译及其对中国传统学术思想的影响。课题的来源于日常学习中的灵感和美国翻译家及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的启发。尤金、奈达以研究《圣经》的翻译而闻名于世,并且促进了他的翻译理论的研究。而笔者认为,同是世界叁大宗教之一的...
刘艳[1]2003年在《美国政党政治形成与黑人奴隶制废除过程中的新教福音派》文中认为一般认为,新教是当代美国宗教生活中影响力最大的教派之一,福音派是新教的一个主要派别,不仅在当今的宗教生活中,而且在美国社会政治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事实上,通过建国前后的两次大觉醒运动,福音派在美国社会政治中从...
于丹丹[1]2003年在《“原始—神话思维”初探》文中指出人类迈进二十一世纪之后,面对理性和秩序难以言说的现实,西方知识分子开始向原始思维复归。而在漫长的时间长河之中,对于史前文明的研究可谓浩瀚如星海。由于考古学上不断有令人惊喜的新发现,随着大量史前文物的出土,研究者的研究视点不断的更新。因此,对于...
孙宁[1]2017年在《以美育代宗教》文中认为本文以中国哲学家蔡元培为研究对象,以教育哲学为切入点,探讨蔡元培之“以美育代宗教”的教育哲学观。简言之,本文将蔡元培的“以美学代宗教”的思想提升至哲学维度,通过该理念将蔡元培的认识论、世界观、伦理观、宗教观及教育观融合为一,结合哲学理论与教育实践讨论蔡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