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明道的道德培育思想研究]()
李娟[1]2003年在《净明道的道德培育思想研究》文中指出净明道是由东晋以来的许逊信仰通过融合儒佛思想而兴起于南宋、金、元时期的一个道派。元初,隐居南昌西山的儒士刘玉改革净明道,倡导忠孝立本以正心、惩忿窒欲以明理、真践实履以修行、忠孝净明致真人,名重一时,对后世影响颇深。净明道是儒道融合的典型的伦理...
![观音信仰与女神崇拜——明清通俗文学的一种文化研究]()
童琼[1]2002年在《观音信仰与女神崇拜》文中研究指明明清两代,以观音女神为代表的系列女神不单单是平民百姓虔诚礼拜的民间宗教神祗,而且还成为许多民间传说、文学作品中的重要形象。明清通俗文学中所涌现的这一系列美丽善良、救苦济难的女神形象和女神崇拜构成明清通俗文学作品中一个重要的文学文化现象。研究这一...
![论道教的生命自主观]()
林雪燕[1]2002年在《论道教的生命自主观》文中指出众所周知,道教是世界上最重视现实生命的宗教。基于对死亡的焦虑和对生命的诚挚热爱之情,道教喊出了“我命在我不在天”的口号,这个口号集中体现了道教的生命自主观。围绕这个主题,本文分叁章展开讨论。第一章:道教生成论与生命转化。首先论述道教关于生命起源的...
![中国佛教艺术研究]()
郑文宏[1]2010年在《安阳石窟艺术研究》文中指出本论文选择了北朝晚期(东魏、北齐)到隋初邺城地区石窟群之一安阳石窟艺术为研究对象,以特定的历史、文化、地域等环境下安阳石窟艺术生成与发展状态为主线,结合周边地区佛教艺术生态和佛教文化传播及几位高僧的弘佛活动展开研究。以揭示出安阳石窟艺术中包含的“共...
![斋醮科仪 天师神韵——龙虎山天师道科仪音乐研究]()
孙亦平[1]2006年在《论杜光庭对道教斋醮科仪的发展与贡献》文中认为唐末五代时期着名的“道门领袖”杜光庭一生撰写并整理了十多种、近二百卷有关道教斋醮科仪着作,被后人誉为道教斋醮科仪的集大成者。本文认为,杜光庭在整理各种斋醮科仪的基础上,对“自然朝”的提倡、对道场戒律的重视、对谢恩醮的设立、对“斋”...
![民国广东基督教会的发展及其社会影响]()
唐贞全[1]2002年在《民国广东基督教会的发展及其社会影响》文中研究指明民国时期是广东基督教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阶段。本文通过对大量史料的搜集和整理,系统地探讨了该时期广东基督教会的发展状况及其活动的社会影响,并纵深分析了教会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地方性特点以及教会与当时社会的互动关系。民初是广东基督...
![观音传说与民众宗教信仰心理]()
魏德毓[1]2002年在《观音传说与民众宗教信仰心理》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以观音传说为研究对象,着重探讨传说中所体现出的民众宗教信仰心理,揭示中国民众宗教信仰心理的特点。本文的第一章对当前中国观音信仰的研究作出综述。第二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探讨观音信仰在中国的传播及变迁,着重论述观音从男变女的过程。第叁...
![早期殖民地时代北美清教主义问题再探讨]()
赵巍[1]2002年在《早期殖民地时代北美清教主义问题再探讨》文中研究指明长期以来,学界许多人都认为,清教是美国文化的灵魂,要对美国精神追根溯源,就要对清教的产生和发展有连续性的认识。16世纪20—40年代,对英国社会产生重大影响的清教徒不堪忍受压迫,为寻找实现其宗教理想的“上帝之国”开始了大移民。...
![论鸠摩罗什的佛典翻译及其历史贡献]()
马丽[1]2002年在《论鸠摩罗什的佛典翻译及其历史贡献》文中指出佛教与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叁大宗教。它是在公元前六世纪到五世纪由古北印度迦毗罗卫国净饭王的儿子乔达摩·悉答多创立的。两汉之际,佛教已逐渐向东传入中国。佛教传入中国后,它独特的宗教信仰深入到中国人的精神生活和传统文化之中...
![阿帕克和卓麻扎研究]()
艾力江·艾沙[1]2002年在《阿帕克和卓麻扎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伊斯兰教产生之前,阿拉伯人有许多圣地;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之后,克尔白、渗渗泉和先知穆罕默德之墓等(有形物)成为全体穆斯林的谒拜之处。什叶派的圣人阿里及其后裔伊玛目之墓也相继成为该派别朝觐的中心。苏非派圣徒的陵墓成为其追随者精神生活的中...
![历史上云南文化交流现象研究]()
李晓斌[1]2002年在《历史上云南文化交流现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云南民族文化的交流、变迁问题是云南历史研究中的重大问题之一。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史料的重新挖掘、整理和新的研究方法的探索,从大文化交流的角度对影响云南民族文化交流的各类因素进行了系统、深入的探讨,归纳、总结了不同时期云南民族...
![传统背离与现实互动:基督教在近代湖南的处境化研究]()
靳环宇[1]2001年在《传统背离与现实互动:基督教在近代湖南的处境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将外国传教士与中国知识分子放在一个论域之中,来研究基督教会在近代中国的生存处境,这是学术界应该致力而又显不足的地方。本文即以湖南区域为个案,从事于该项研究。文章分引言、第一章、第二章、结论四部分。引言部分,阐明了...
![南京国民政府宗教政策研究(1927—1937)]()
徐峰[1]2001年在《南京国民政府宗教政策研究(1927—1937)》文中研究指明宗教是人类社会中的一种普遍现象,自其产生以来,即一直在社会和人生的各个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在阶级社会中,宗教作为政治斗争的工具,为历代统治阶级所重视,并制定各种宗教政策对宗教进行管理。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是距离较近的历史...
![精英艺术:神的诞生与隐退]()
刘水平[1]2001年在《精英艺术:神的诞生与隐退》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传统精英艺术的神圣性不是与生俱来的,更不是永恒不变的。艺术的神圣性在前现代时期来源于自身以外的宗教;当宗教衰微之后,“天才”和世俗政治权力成了精英艺术的新神。然而,随着20世纪文化的变迁,传统的人文艺术文化急剧衰落,旧的精英文化...
![《太平广记》与唐五代民间信仰观念]()
曹刚华[1]2001年在《《太平广记》与唐五代民间信仰观念》文中提出自汉魏至隋唐时期,伴随着佛教文化的传播,这一外来宗教与以儒、道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在接触中不断产生对立、冲突,同时又相互融合,佛教依附于中国传统文化以求发展,这一发展过程对于中国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产生巨大影响,学术界对此早有研究...
![试论艾特玛托夫的《断头台》]()
于宏[1]2001年在《试论艾特玛托夫的《断头台》》文中提出1986年钦·艾特玛托夫的长篇小说《断头台》的发表是80年代苏联文学界的一件大事。这部小说引起了读者的强烈兴趣,并且也成为文学家和评论家热烈讨论的对象。考虑到我国对这部作品的研究不多的现实,本论文试图从多样化的人物性格、作家的审美...
![俄罗斯文学中宗教文化意象的表达——略论《复活》中宗教用语的翻译]()
宋洪英[1]2001年在《俄罗斯文学中宗教文化意象的表达》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东正教是基督教叁大派系之一,形成于4—8世纪,在17世纪获得了自己的独立性,由基辅大公弗拉基米尔一世于公元988年正式引入俄国,并定为国教。迄今为止,东正教的宗教思想统治了俄罗斯民族的精神世界一千多年,影响着他们的政治、经...
![虚幻与现实之间——元杂剧“神佛道化戏”论稿]()
毛小雨[1]2001年在《虚幻与现实之间——元杂剧“神佛道化戏”论稿》文中研究说明元朝是由起于漠北高原的蒙古贵族建立起来的,它版图辽阔,通过滚滚铁骑,杀伐征战,成为一个横跨亚、欧的统一大国。蒙古族人入主中原之后,一方面保持着传统的萨满教信仰,另一方面也在征服西藏的过程中接受了藏传佛教。为了管理和稳定...
![论新教思想对自由主义形成的影响]()
刘颖[1]2001年在《论新教思想对自由主义形成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自由主义是当代西方世界主流政治思潮,它对中国的思想界也产生了重要影响。正确认识自由主义已经成为我国学术界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是从自由主义思想来源的角度认识自由主义的一个尝试。通过对新教思想与自由主义内在联系的揭示,试图说明新教对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