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有企业二次改制中的经理层融资收购研究

    国有企业二次改制中的经理层融资收购研究

    沈健斌[1]2002年在《国有企业二次改制中的经理层融资收购研究》文中指出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期以来,我国一大批经过股份制改造的原国有企业(以及其他公有制企业)为了摆脱困境,实施了以产权改革为重点的二次改制,通过经理层融资收购(MBO)来完善企业产权关系。对这一现象及时进行总结、分析是一项十分有意义的...
  • 跨国并购的动因、效应及策略研究

    跨国并购的动因、效应及策略研究

    李沫莉[1]2016年在《西方体育用品企业跨国并购动因及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从2010年至今,多家体育用品企业由于经营不善,存货不断增多,引发全国众多销售门店相继关闭,我国体育用品企业的发展步入了衰退期。我国体育用品企业与西方发达国家的体育用品企业相比,体育产品的高新技术含量不足,体育产品的附加值...
  • 核心能力导向的企业并购研究

    核心能力导向的企业并购研究

    杜立君[1]2002年在《核心能力导向的企业并购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全球经济走向一体化的今天,我国企业面临着来自国际和国内的双重竞争压力。在这种情况下,许多企业都把并购作为快速发展扩张的有效途径。然而,我国企业并购的成功率却很低,如何提高我国企业并购的成功率成为一个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将核心能力理论...
  • 国有企业重组若干问题的研究

    国有企业重组若干问题的研究

    何婷婷[1]2002年在《国有企业重组若干问题的研究》文中提出实践已证明,重组是企业进行资产扩张的重要和有效的手段之一。这是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结果,也是各类企业利用市场经济条件谋取自身发展和获得高额利润的客观需要。在我国当前经济形势下,国企改革以让权放利为特征的内在驱动力已基本消耗殆尽,进一步的改革...
  • 我国银行业并购重组分析——从国际银行并购看我国银行业整合趋势

    我国银行业并购重组分析——从国际银行并购看我国银行业整合趋势

    童文俊[1]2005年在《中国银行业并购的动因与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以中国银行业并购的动因与战略为主题,根据动因和战略相对应的原则对中国银行业并购的宏观动因和相关战略规划进行前瞻性的研究。在对银行业并购相关概念予以界定,对银行并购理论发展予以综述的前提下,在对中国银行业并购既有行为予以分析的基...
  • 正虹公司治理结构及其优化策略研究

    正虹公司治理结构及其优化策略研究

    吴海燕[1]2002年在《正虹公司治理结构及其优化策略研究》文中认为本文在对公司治理结构理论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主要研究现代股份制公司治理结构的内容及其优化策略。依据公司治理的基本原理,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本文以湖南正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简称:正虹公司)为研究案例,分析它所处的内外部环境,从股权结构、...
  • 我国上市公司战略性并购研究

    我国上市公司战略性并购研究

    张朋伟[1]2002年在《我国上市公司战略性并购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世界范围内新一轮的公司购并浪潮已经初见端倪,90年代特别是自2000年以来,以加强企业核心业务为重要手段的战略性并购日益流行。一些行业的优势企业纷纷转变传统的经营思路,在重新定位企业发展目标的基础上,从自身...
  • 对国有企业兼并重组有关问题的探讨

    对国有企业兼并重组有关问题的探讨

    纪剑明[1]2000年在《对国有企业兼并重组有关问题的探讨》文中认为本文首先阐述了企业兼并重组的理论基础,主要有以下五种:一是规模效益理论,即兼并后企业经营规模的扩大导致经营成本下降,利润增加;二是市场势力理论,即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可以加强垄断程度,扩大市场势力,获得超额利润;叁是低成本、低风险扩张理...
  • 股份合作企业法律问题研究

    股份合作企业法律问题研究

    田东霞[1]2005年在《西部地区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律保障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既是一个世界性的课题,也是一个长久性的课题。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无论是经济繁荣时期,还是经济萧条时期,中小企业都活跃在各国经济发展的历史舞台上,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一...
  • 外资并购问题研究

    外资并购问题研究

    何培华[1]2005年在《外资并购法律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从我国外资并购的历史、现状以及发展的前景等出发,用法律的视角,对外资并购中遇到的一系列法律障碍、瓶颈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与探讨;另外还借鉴英美等发达国家的外资并购法律成果,对我国的外资并购法律制度提出了一系列建设性的意见,希望能...
  • 中国银行业在加入WTO后的竞争分析与战略研究

    中国银行业在加入WTO后的竞争分析与战略研究

    马庆芳[1]2001年在《中国银行业在加入WTO后的竞争分析与战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对外经济贸另大逝硕士学位论文论文题目中国银行业在加入WTO后的竞争分析与战略研究谢东升[2]2012年在《外资银行进入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国内银行业改革方向的确定,以及中国于2001年底加入WTO后的...
  • 从规模效益角度探讨我国银行业的战略性重组

    从规模效益角度探讨我国银行业的战略性重组

    张瑜[1]2001年在《从规模效益角度探讨我国银行业的战略性重组》文中研究指明在信息技术革命、市场经济成熟、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以银行业为主的第五次世界并购浪潮使人们的目光又一次聚焦在企业规模化发展上。企业规模效益的重要性日益显着。如何评价企业规模发展的合理性,怎样衡量经营金融产品的银行企业的规模...
  • 投资银行在企业并购中的作用、问题及对策研究

    投资银行在企业并购中的作用、问题及对策研究

    李艳[1]2004年在《中国投资银行参与企业并购的问题和对策》文中提出企业并购是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合理配置资源的手段;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生存发展的必然途径,也是国有企业产权制度变迁的有效途径。投资银行在推动并购浪潮的同时,逐渐成为资本市场的核心,在重新组合生产要素,优化资源配置,为企业提供金融支持...
  • 《案例》:第一制药(中国)有限公司——“必妥”产品在中国市场的开发

    《案例》:第一制药(中国)有限公司——“必妥”产品在中国市场的开发

    江正方[1]2001年在《《案例》:第一制药(中国)有限公司——“必妥”产品在中国市场的开发》文中研究表明药品作为一种特殊商品,不同于一般的消费品,它具有在医生指导下完成消费过程的特点,其销量的产生,受着医院医生的直接影响。在整个药品市场中,75%以上的销量产生在医院。医院成为众医药企业的必争之地,...
  • 中国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产业透视

    中国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产业透视

    李春磊[1]2001年在《中国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产业透视》文中研究指明论文以近年蓬勃发展的上市公司资产重组为研究对象。资产重组是一个包含产业结构、产业组织结构、地区结构、所有权结构、控制权结构等一系列结构变动的复合调整过程。从产业(产业结构和产业组织结构)视角研究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现象,是论文的主题,...
  • 海外直接投资项目财务分析系统研究——模型建构及修正

    海外直接投资项目财务分析系统研究——模型建构及修正

    王瑛[1]2002年在《中国企业海外直接投资项目财务分析系统——模型建构及修正》文中提出跨国公司在海外投资项目财务评估方面都有自己的一套做法,然而在不同环节中会出现相互背离的状况。针对这一点,本文试图在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基础上,建立一个具有相对可操作性的海外投资项目分析系统FASFDI。随着改革开放的...
  • 商誉会计问题研究

    商誉会计问题研究

    许家林[1]2006年在《商誉会计研究的八十年:扫描与思考(下)》文中指出四、商誉会计研究:我国研究现状的初步分析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即有学者开始涉足无形资产这一领域研究,并已经取得了比较丰硕的成果,但对于商誉问题的专门研究的成果却相对较少。大致有五种形式:(一)有关商誉会计问题研究的专门论着...
  • 上海华谊(集团)公司建立、健全经营者激励与约束机制的探索和实践

    上海华谊(集团)公司建立、健全经营者激励与约束机制的探索和实践

    谢峰[1]2001年在《上海华谊(集团)公司建立、健全经营者激励与约束机制的探索和实践》文中研究表明经营者是企业的灵魂和核心,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在知识经济时代到来和我国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背景下,经营者的地位和作用愈加重要。经营者的能力、素养、状态已直接关系到企业能否参与激烈的国内外市...
  • 五矿钢铁有限公司发展战略及实施方案

    五矿钢铁有限公司发展战略及实施方案

    徐思伟[1]2001年在《五矿钢铁有限公司发展战略及实施方案》文中研究指明五矿钢铁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1997年1月,其前身为中国五金矿产进出口总公司钢材进口总部。五矿钢铁公司主营钢材进出口业务,是中国最大的钢材进口企业,也是中国对日本钢材定期谈判的窗口。为了满足公司在今后10年的快速稳定发展和迎接中...
  • 美国规制要约收购的法律问题研究——兼论中国要约收购法律制度之完善

    美国规制要约收购的法律问题研究——兼论中国要约收购法律制度之完善

    项剑[1]2001年在《美国规制要约收购的法律问题研究》文中提出在公司控制权交易市场中,要约收购是一种具有强迫性的公开收购方式,会导致目标公司股票市场价格的大幅波动。在要约收购过程中,目标公司股东尤其是中小股东属于交易中相对弱势的一方,缺乏充分的交易信息,无法进行有效的磋商议价,其权益极易受到侵害,...